袁隆平的简介和事迹
1、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九江德安,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2、袁隆平 Yuan Longping (1930.7 -) 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3、袁隆平的主要事迹: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
4、变成大家都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后满载荣誉的袁爷爷常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苦恼,只是回趟老家都兴师动众的仗势。想要低调都很难的袁爷爷调侃,难道还得戴上口罩、帽子和面具?说着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袁爷爷还是因为有那么多人来迎接他感到骄傲和高兴的吧。
5、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1964年,袁隆平院士受天然杂交稻的启发,发表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论文,否定了自花授粉作物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
6、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袁隆平院士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
安金磊的主要事迹
安金磊喜读老庄的书,以及《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真诚地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每年秋天都会供养柏林寺师父们一部分粮食和被套,全家常年食素,没有网络和电视。他坚持不在地里打手机,怕辐射到禾苗和昆虫。
安金磊喜读老庄的书,以及《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真诚地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每年秋天都会供养柏林寺师父们一部分粮食 和被套,全家常年食素,没有网络和电视。他坚持不在地里打手机,怕辐射到禾苗和昆虫。
从此,他就立志要做拒绝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第一人。1997年,农场改制解体,安金磊回到家乡,以5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村子边缘的40亩荒废的偏远薄地,当时别人仅愿出2元/亩,最高者也仅出6元/亩。
赵立欣的事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沼气生产的基本条件;国内外家用沼气池的基本构造与类型;家用沼气池的设计、施工与操作技术;闰态池的修复,提高产气量的措施;配套设备,综合利用与安全使用,以及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户用沼气标准图集》(GB/T4750—2002)的部分设计图等。
赵亚夫的主要事迹
1、赵亚夫同志的先进事迹在《赵亚夫:现代农业的探路人》一书中被详细地分为了四个章节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报告文学”部分通过丰富的实例,生动地描绘了赵亚夫为帮助农村中的贫困农户实现富裕,他进行了三次富有挑战性的探索:科技示范、互助合作以及整村推进。这些努力展示了他坚定的决心和智慧。
2、年来,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的追求。
3、赵亚夫,男,1941年生,中共党员。曾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48年来,赵亚夫成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当代活雷锋”,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追求。2008年,年近七旬的他响应号召,担任江苏对口支援四川绵竹灾区高效农业示范园技术总顾问,帮助灾区发展高效农业。
4、赵亚夫,江苏常州人,汉族,1941年4月出生,1966年3月入党。曾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十四大代表。
5、赵亚夫,汉族,1941年出生,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40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发展高效农业。